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魏总干嘉父果斋求诗为赋二章 其一 南宋 · 曹彦约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请言山下出泉蒙,蒙养从来有圣功。
三德知仁非好勇,六爻险止要时中。
申枨有欲刚安在,曾子无仁毅不洪。
以果名斋兼众德,力行方见古人风。
李太博墓志铭元丰元年三月1078年3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四、《净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君讳彤,字周伯姓李氏
其先京兆人,八世祖远从唐僖宗幸蜀,调晋原,因家焉。
高祖臻,仕孟氏朝,为永平军节度推官
曾祖某,亦任太子司议郎
祖某,不愿仕;
父某,以君登朝,赠大理寺丞
母黎氏,赠成都县太君
君少笃学,颇颖秀。
乡先生职方员外郎张公中行岳阳,君往就正,得《易》与《春秋》大旨,朋友畏其博闻。
又尝摭前世忠邪事,以类相从,为《史断》十二篇,以监治乱。
庆历六年进士第,调眉州青神,言者谓蜀人官近乡非所宜,于是近皆徙远,移万州司理参军
岁满,用陟状迁江陵府
丁寺丞君忧,终丧,授陇州判官
吏部上其课,转著作佐郎、知太原府平晋县
今天子践阼,改秘书丞,寻迁太常博士、知华州郑县。
以疾分司西京,卒于盩厔之寓,止享年五十四,实熙宁五年春二月某日也。
既没七年,贫不克葬。
至元丰元年三月某日,乃葬于某乡某里先陇之次。
君彊明,喜节廉,自处素高,待交游如少所与,然不废于义,休戚可以同。
于政事知大略,而未尝以忿恚。
任刑听断,适其理,大率刚而不挠,耻为流俗态度也。
万州有箠人之脉者,提点刑狱视之,疑且怒,欲以骨折论。
太守畏不敢辩,君提伤者以告曰:「折则上下不相属,今举其上而下不少曲,非折明矣」。
使者无以胜,卒轻之。
又有三人谋杀一人者,君方摄督邮,当议法,即白守曰:「一人死,安可戮三人,坐谋首可也」。
守不听,有诟责言,君持之益坚,请于提点刑狱,且曰:「某宁解印绶去,安忍妄杀人,求顺太守意邪」!
得闻之朝,止报一人。
万州帑失缗钱数千万,俾君验之,君以为贯朽铁坏,不知几十载,一旦指为盗,疑或刻深,请饬吏共偿,无烦构狱,守从之,免数辈刑窜。
滋产茗,岁输府千斤,春未社,牧遣校至,督所有,君曰:「今未知茗之芽否,可偕往视」。
即斸根株,俾校持以归,愿牧植之后园,俟其芽可责输矣。
牧始不怿,既而从之。
植者既芽,则谓同僚曰:「李松滋以芽为期,今可取乎」?
校复至,具言,君乃戒茗户以五日集,如其令,无一毫私挠,民深德之。
有宿寇数十,结山民聚境上,往往害捕吏,累岁莫获。
君开以威信,许其归首,乃至无盗。
功当赏,君不言,赏亦不及。
陇之汧源号难治,凡阅岁定籍,则吏民相因为奸,历十数年,官不敢辄易其旧。
君权涖未几,遂定籍,高下适当,人伏其平。
平晋民冒居公地,而县隶为输租,缘此以敛剥,习久,纵不问。
君使冒者自陈,尽得其实,免代输之患。
又尝为增堤,以捍汾流,以军事未报,君已解去,既而大水,一城荡然,识者称其先见。
郑县之西,旧以石堤水过守居洎他官池圃,以及富彊沼榭,君始来,方谕民得取以溉。
水既不至,为总管者谩其词,移檄于县,觊水以禦火,符下凡四五,君悉不应。
都官员外郎郭君源明以方静为州,君具白所以然,信之,民甚赖其利。
洎引疾而去,有恤君之贫者,告曰:「愿一日留,则终月禄入可享」。
乃笑而谢之,即日不视事。
君先娶包氏,在万州时遇君之疾,以忧卒;
再娶郭氏,封寿安县君
包氏生子觐,孝友力学,自二曲护丧归葬灵泉,不违治命。
长女适泸州司户文朝光。
郭氏生子规,治经力学,从举,尝荐于乡,必能世其家。
次女适乡贡进士李葆光。
二孙曰皓、曰晏。
呜呼,君平生施为如此,刚矣哉!
苟遭时得志,尽发胸中蕴,则轩腾驰骤,立事致功,卓然有奇节,可必也。
惜乎仁不显,而见于用者止此耳。
予少从君游,洎官晋阳,又与之同。
窃思仲尼「未见刚者」之说,信刚者之难见,爱君气节旧矣。
觐来请铭,敢为铭曰:
刚近于仁,亦鲜克举;
刚生于气,充则孰禦?
申枨徇欲,义所不取;
孟子养浩,以是为主。
家山之东,乔松之坞,呜呼刚者,李君之墓。
酬编脩杨维新 明 · 张弼
 押词韵第三部
灼灼东风,缟缟西园
采采谅匪艰,举手聊漫尔。
云何自束缚,企望邈千里。
齿发易衰谢,岁月不我俟。
抗走京华尘,款曲谢知己
素心为我倾,瑶琴为我理。
言别用涂长,梦寐相汝尔。
申枨致教言,出处贵正始。
蝼蚁知阴晴,孔翠择栖止。
明珠与珊瑚,乃在沧海底。
努力慎所之,六籍固根底。
再拜寘怀中,察察声在耳。
归雁西北翔,作报心怀耻。
惴惴畏述方,身先鸡鸣起。
腊月六日桐石饷韭芽适瓯人致辄以奉答系二绝句 其二 丁卯 清 · 王又曾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八
开缄定笑不如拳,虞荔申枨竟亦然。
且要装绵注瑶瓮,玉堂留取上元传。
差官体究周十隆等受招安及令李贵差人入寨告谕奏状1137年3月23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八、《梁溪集》卷九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勘会虔州兴国县管下有周十隆、钱响、谢小鬼等结集徒党作过。
本司节次依奉朝廷指挥,劄下统制官李贵措置招捕。
近虽据李贵申称,贼首周十隆等愿受招安,祇是发遣到次首领钟珉、钱宝、刘集三名赴虔州公参外,其正首领周十隆等各未曾出官公参。
及李贵所给公据五千道,差人送入贼寨放散徒党,亦祇是据凭贼人具到人数给与公据,并不曾当官逐一拣放。
本司寻访闻得贼徒收领公据在寨,实未曾放散徒众归业,见今依前恃崄,不肯出参。
遂差使臣李俊赍榜劄付李贵,差人指引入寨说谕头首周十隆等,再限三日出官公参;
及令将徒党当官逐人拣选存留强壮桀黠之人,同正、次首领并行解赴本司。
如出违所立日限,迁延不出,即会合官兵并力措置讨杀,及具状申奏朝廷去讫。
续准枢密院三月十四日劄子,为周十隆累经招安,返复作过,奉圣旨除贼首周十隆一名不赦外,其馀徒众许其自新。
本司缘为逐人已有愿受招安之意,及再立限差人入寨说谕,亦于今月十一日再具因依申奏,乞依本司已行事理催促招谕,候到司日,依元降指挥特与招抚
去后至十二日,准枢密院劄子,周十隆等愿受招安,虽已降指挥不赦,缘今来既有自新之意,理宜宽贷,劄付本司指挥李贵疾速措置招抚
十三日再据李贵申,备据兴国县状称,周全、钱响、谢云于三月二十三日赴县出头公参了当,即时或归各人本住处讫。
本司亦已不住劄李贵,催促说谕正、次头首周全等,依限赴军前公参,同拣选到强壮徒伴解发前来本司外,今访闻得统制官李贵备据兴国县所申,周全等赴本县公参,即不曾入县,其逐人将带徒党枪杖手数百人前来城外下寨,系本县知县出城接见周十隆等,便当公参。
并李贵先申周十隆等愿受招安,已给公据五千道前去,其徒党亦未放散。
除已差委本司准备差遣右承直郎钱受之躬亲起发前去,密切体究十隆等的实受招安事理,保明供申。
仍计会李贵差人入寨分明告谕十隆、钱响、谢小鬼等,体念朝廷宽大之恩,催促依限同以次首领及一行徒党赴李贵军前公参,逐一当官拣选,被驱虏胁从及老弱等人放散外,及强壮桀黠人并一行正、次首领,令李贵量留人马在虔州弹压,将带自馀人马管押赴司出头。
若违限迁延不出,意在欺罔朝廷,不禀本司指挥,即行进兵措置讨捕,须要擒获贼首,不管走透。
〔小贴子〕契勘虔寇自来作过,递相关借枪杖手以助声势。
本司切虑十隆既不伏公参,官军进讨,必于诸头项下借枪杖手,已出榜晓谕今来官兵止是讨捕不遵禀朝廷指挥十隆、谢小鬼两人,其馀首领谢先等不得关借枪杖手,如有暗行关借之人,本司察探得知,将来朝廷遣发大兵,并须一例讨杀。
如有却能擒捕十隆、谢小鬼等赴官,并依赏格保奏推赏,亦乞睿旨。
武进县门记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二、《漫塘集》卷二○、《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
武进为常辅邑,赋上于州县无赢财,而有经费率凿空取具,哗民小不慊,摭为厉阶,积四政不善去。
吴君应龙之为尉也,道余里,相与言而病之。
越明年,书来言曰:「幸矣,吾邑之病有瘳矣。
惟今大夫黄君士特彊毅有立,庶乎古之刚者。
始至奋然曰:『邑无不可为,其不可为者,制于上、壅于下耳』。
制于上,虽有善意不得施;
壅于下,虽有善政不得达。
故敬以承上,使诚意相孚,事有是非,得以抗言而极论。
严以绳下,使奸吏落胆,事有予夺,得以直情而径致。
政是以平,而宽之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迄于今悍者驯,弱者植,告讦之俗转为忠厚,颓败不可为之邑更为清明官府。
吾巡徼是司,所以得休其馀閒以娱吾亲,而夜月皎然,桴鼓不鸣者,惟大夫之惠。
既以自贺,且揣子之必吾贺也,敢告」。
余素慕刚者,闻大夫之风而说之。
又明年,大夫介吴君来请曰:「吾冒当岩邑且去矣,顾县治视昔撤新者半,而无单辞以纪,委而去,吾亦何能无慨然,愿徵子文诏不朽」。
余辞不获,则请僝工之目,曰直治事厅之重门各三楹,崇其外为楼,盖政教之所从出也。
社稷坛为屋,弘敞高明,盖祠祭之所谓虔也。
曰帑庾以毖出纳,曰犴狱以谨系囚。
宾有次,吏有舍,而大夫之居自堂奥以达于庖湢,无加饰焉;
自燕座以达于观游之地,无加益焉。
其为人而不自为,公尔而忘其私盖如此。
昔夫子之论申枨,以为欲而不刚。
盖刚者公理,公则役物,故常伸于万物之上;
欲者私情,私则役于物,故常屈于万物之下。
大夫之所以得伸其志者,虽非余所悉知,由其所缔建者观之,则其先人后己、至公无私可知矣。
是乌可不书!
抑余闻,德之至刚,在物惟龙,而可豢者,欲也。
大夫之事韪矣,其去此而入修门,可欲者众矣。
使大夫此心操存终始无间,则义理之公常有以胜血气之私,其所伸于武进,即所伸于天下者,堂堂乎孰能禦之!
不然,郤窾在前,束手袖间,而追幸前时之不缺折,陋矣。
余因喜诵大夫之美,又欲玉其成也,故具载之,使览者知大夫之德,不徒侈轮奂之功云。
大夫三山人,某年进士,今官奉议郎
吴君桐川人,辛未进士,今官迪功郎
是记也,不惟门之为书,曰门识始,且言谦也。
玉芝赞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徐公文集》卷二四
天地粹和之气,交感化成,钟于人事为仁孝,钟于植物为芝英,故以孝行感,必芝草生,以类至也。
宜春易君延庆,先君徙籍,来占临淮,清节考终,因葬其郡。
君茹荼泣血,庐墓终丧,申周极之哀,尽善居之礼。
里闾率化,生植效祥,乃有玉芝,产于茔域。
擢本数十,烂然丛倚,柯条交构,玲珑朗莹。
樛枝俯映,间以葩华,雪英碧蕊,纷敷玓瓅。
客有好事者,图之而来,盖耳目所及,图象所记,未始有也。
余与君寓甚迩,而熟君伯氏。
闻君世家,积善馀庆,果生孝子,且有奇应,以振淳风。
天台琪树唐昌之玉蕊,皆以珍丽,见颂诗人,比之于此,曾何足贵!
乃为赞曰:
英英玉芝,生彼丘坟。
交柯离娄,扬葩敷纷。
神之应斯,其意訰訰。
恺悌君子,茕然泗滨。
孝心洁白,孝德升闻。
抚翼亨衢,振衣衡门。
勖增尔虔,以永后昆。
合州濂溪先生祠堂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四、民国《合川志》卷七八
濂溪先生周子尝仕于合阳,予奉使东川日,建为周、程三子易名,先帝下其奏奉常周子曰元,二程子曰纯、曰正,以制书颁二氏子孙。
予既奉行惟恪,且饬郡将买田以备烝尝。
建帅永嘉曹叔远嗣赞成事,属予记之,未果也。
厥十有五年,返自南迁,起家守泸,合士税申之持张宗范《养心亭题说》谂予曰:「朱文公著《通书附录》,首载此篇,今春官贰卿度正每以为恨,曰宗范吾州人也,而郡乘放失。
于是蒐求之累岁,始得石刻于地中,凡一百七十年而遗迹俨存,殆非偶然也。
周子故有绘象于学西偏,地下濒江,屡圮于水。
乡进士罗艮十馀人尝以请于予,予为移书太府少卿安癸仲,得官屋于州冈,前挹巴岳铜梁诸峰,而涪、汉二水汇其下,若天作地藏以待今日者,扁曰瑞应山房,以祠先生,配以二程子。
少府又馀法用,即张氏故址为养心堂以馆学徒,又捐钱千万以广粢盛之田。
是田也,自夫子倡之,今诸生之廪稍亦云备矣。
子也昔尝有诺于曹、度两卿,盍践言焉」?
予尝考周子庆历四年司理南安,年方三十,程大夫珦谓其知道。
二程子年十五六,遣从之游。
嘉祐五年佥书合州判官,年方四十,宗范又从之。
今䌷绎其《养心说》,大抵与《通书·圣学》章相表里。
秦汉以来诸儒,臻斯理者盖鲜。
呜呼,何三子之立志不凡而闻道甚早与!
夫人生于两间而与天地同体,出乎百世之下而与圣贤同心,使皆能以周子之说反而求之,寡欲以养其心,养心以极于无欲,则是心之运明通公溥,岂有一豪之私间之哉!
或曰:「圣贤之论,言寡欲矣,未尝言无欲也。
所谓欲仁、欲善、欲立、欲达,莫非使人即欲以求诸道。
至于富贵所欲也有不可处,己所不欲有不可施,则又使人即其不欲以求诸非道。
岁积月累,必至于从心所欲而自不踰矩,然后为至。
是理也,曾子得之,明六欲之目;
孟子传之,开六等之科。
今而曰自寡欲以至无欲,不其戾乎」?
曰:不然也。
性不能无感,性之欲也,知诱物化则为私欲矣。
故圣人虽使人即欲以求道,而季康子于由、求,于申枨,曷尝以其欲为可乎?
近世胡仁仲推衍究极,其言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
呜呼,学者惟当以此求之,则养心之说备矣。
姑识其说,与学者商之。
酷吏传议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诗美仲山甫曰。
刚亦不吐。
柔亦不茹。
故体备健顺。
是为全德。
不然。
则直已循性。
能秉一方。
事举于中。
皆理道也。
得柔之道者为循吏。
失刚之理者为酷吏。
司马氏修史记。
始作二传。
以诫世尔。
而后以郅都为酷吏传首。
愚有惑焉。
之为中郎将
上欲抟野彘活贾姬。
从容奏议。
引宗庙太后之重。
其为济南守。
诛豪猾首恶。
道不拾遗。
其为中尉
宗室贵臣。
敛手仄目。
其为雁门守。
匈奴不敢近边。
至为偶人像之。
骑射莫能中。
然其勇敢气节。
根于公廉。
不发私书。
不受请寄。
具此数者。
为汉名臣。
入居命卿。
出总列郡。
坚刚忠纯。
终始若一。
坐临江之嫌。
太后之怒。
身死汉庭。
首足异处
有以见汉氏之不纲。
王泽之弛绝也。
盖在史氏发而明之。
以旌事君。
以励使臣
俾百代之下。
有所惩劝。
子长既首冠酷吏。
班氏又因而从之。
善善恶恶之义。
于此缺矣。
夫椎埋沉命舞文巧诋之徒。
自为等夷。
杂列篇次。
至于述赞。
虽云引是非争大体。
又何补焉。
噫嚱。
洪范之沉潜。
大易之直方
皆臣道也。
虽未蹈之。
斯近之矣。
不隐忠以避死。
不枉道以莅官。
无处父之华。
申枨之欲。
至之邦。
必以称职闻。
其古之刚而无害。
怒而中节者欤。
刚似酷。
弱似仁。
在辩之不惑而已。
天下似是之为失多矣。
岂独是哉。
开卷之际。
恍然有感。
且以司马氏班氏
皆良史也。
犹不能辩。
故为论之。
秦丞相 宋 · 李攸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宋朝事实》卷末、《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方今虽为中兴,其实创业;
作事成于果断,亦贵听言。
思始议之艰危,尚轸钧怀之惴慄。
已窒申枨之欲,方和傅说之羹。
俊乂旁招于庶位之中,无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
更愿无忘在莒,居宠思危。
书示吴益恭淳熙四年八月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八、《南轩集》卷一八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昔者曾子子襄曰:「子好勇乎?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新安吴益恭邕州通判,刚决而有虑,临事不避难,忠义自许,疾恶如雠。
予始一见奇之,两年间察之云熟矣,而益加敬焉。
秩满亲老,不复可留。
于其行,会予有期服,不得为之赋诗以致赠言之意,而中有不能已者,敬书《鲁论》及《中庸》、《孟氏书》中三义以谂之。
夫圣门所谓刚、所谓强、所谓勇者盖如此。
益恭深思其义而体之于身,于以揉偏而进德。
嗟乎,其又可量也哉!
淳熙四年八月甲午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六十三 南宋 · 赵构
四言诗 押尤韵
侁侁申周,四科与俦。
逸驾文圃,鼓枻儒流。
冠佩既燕,言动允休。
邵陵得封,可想清修。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七、《司马公文集》卷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八、《三刘家集》附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同治《瑞州府志》卷一九、《司马温公年谱》卷一
皇祐初,光为贡院属官。
时有诏,士能讲解经义者听别奏名,应诏者数十人。
赵周翰侍讲知贡举,问以《春秋》、《礼记》大义。
其中一人所对最精详,先具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以己意论而断之,凡二十问,所对皆然。
主司惊异,擢为第一。
及发糊名,乃进士刘恕,年十八矣。
光以是慕重之,始与相识。
道原乃其字也。
道原是岁赋诗论策,亦入高等。
殿试不中格,更下国子监试讲经,复第一,释褐钜鹿主簿和川
陆介夫广西帅,奏掌机宜。
前世史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之末,简策极博,而于科举非所急,故近岁学者多不读,鲜有能道之者,独道原笃好之。
为人强记,纪传之外,闾里所录,私记杂说,无所不览。
坐听其谈,衮衮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据可考验,令人不觉心服
英宗皇帝雅好稽古,欲遍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鉴。
光承乏侍臣,尝从容奏旧史文繁,自布衣之士,鲜能该通,况天子一日万机,诚无暇周览。
乞自战国以还,讫于显德,凡关国家之兴衰,系众庶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诠次为编年一书,删其浮长之辞,庶于奏御差便。
上甚喜,寻诏光编次《历代君臣事迹》,仍谓光曰:「卿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未得而知者,唯和川刘恕一人而已」。
上曰:「善」。
退即奏召之,与共修书,凡数年,史事之纷错难治者,则以诿之,光蒙成而已。
今上即位,更命其书曰《资治通鉴》。
王介甫道原有旧,深爱其才。
熙宁中介甫参大政,欲引道原三司条例。
道原固辞以不习金谷之事,因言天子方属公以政事,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财用为先。
介甫虽不能用,亦未之怒。
道原每见之,辄尽诚规益。
吕献可得罪知邓州道原往见介甫曰:「公所以致人言,盖亦有所未思」。
因为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宜复其旧,则议论自息。
介甫大怒,遂与之绝。
未几,光出知永兴军道原曰:「我以直道忤执政,今官长复去,我何以自安?
且吾亲老,不可久留京师」。
即奏乞监南康军酒,得之。
光寻判西京留台,奏迁书局于洛阳
后数年,道原奏请身诣光议修书事,朝廷许之。
道原水陆行数千里至洛阳,自言比气羸惫,必病且死,恐不复再见,留数月而归。
未至家,遭母丧。
俄得风疾,右手足偏废,伏枕再期,痛苦备至。
每呻吟之隙,辄取书修之。
病益笃,乃束书归之局中。
元丰元年九月戊戌终,官至秘书丞,年止四十七。
嗟乎!
道原之耿介,其不容于人,龃龉以没固宜,天何为复病而夭之邪?
此益使人痛惋惝恍,而不能忘者也。
道原嗜学,方其读书,家人呼之食,至羹炙冷而不顾。
夜则卧思古今,或不寐达旦。
和川,尝以公事适野,见刘聪太宰刘雄碑,知嘉平五年始改建元,正旧史之失。
洛阳,与光偕如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称道者
道原即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于旧史,信然。
宋次道亳州,家多书,道原枉道就借观之,次道日具酒馔为主人礼,道原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愿悉撤去」。
独闭閤昼夜读且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道原致疾,亦由学之苦邪。
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
道原独奋厉不顾,直指其事,是曰是,非曰非。
或面刺介甫,至变色如铁;
或稠人广坐,介甫之人满侧,道原其得失,无所隐。
恶之者侧目,爱之者寒心,至掩耳起避之,而道原曾不以为意。
见质厚者,亲之如兄弟,奸谄者疾之如雠。
用是困穷而终不悔,此诚人之所难也。
申枨以多欲不得为刚,微生高以乞醯不得为直。
道原者,可以为刚直之士乎!
道原家贫,至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
其自洛阳南归也,时已十月,无寒具,光以衣袜一二事及旧貂褥赆之,固辞,强与之,行及颍州,悉封而返之。
于光而不受,于它人可知矣。
尤不信浮屠说,以为必无是事,曰:「人如居逆旅,一物不可乏,去则尽弃之矣,岂得赍以自随哉」!
可谓知之明而决之勇矣。
道原好读书,志欲笼络宇宙而无所遗,不幸早夭。
其成者,《十国纪年》四十二卷,包羲至周厉王《疑年谱》、共和至熙宁《年略谱》各一卷,《资治通鉴外纪》十卷,馀皆未成,其成者亦未以传人。
曰:今芳《唐历》本皆不同,由芳书未成而传之故也。
期于瞑目然后传。
病亟犹汲汲,借人书以参校己之书,是正其失。
气垂尽,乃口授其子羲仲为书,属光使撰埋铭及《十国纪年序》。
且曰:「始欲诸国各作《百官》及《藩镇表》,未能就,幸于序中言之」。
光不为人撰铭文已累年,所拒且数十家,非不知道原托我之厚,而不获承命,悲愧尤深。
故序平生所知道原之美,附于其书以传来世。
道原自言,其先万年人,六世祖度,唐末明经及第,为临川,卒官,遇乱不能归,遂葬高安,因家焉。
南唐高安筠州,今为筠州人
父涣,字凝之,进士及第,为颍上
不能屈节事上官,年五十弃官,家庐山之阳,且三十年矣,人服其高,欧阳永叔作《庐山》以美之。
今为屯田员外郎致仕云。
东坡先生孙君刚说后1108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五、《柯山集》卷四五、《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
《春秋传》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
夫果敢不畏之谓勇,无所屈挠之谓刚。
或谓申枨为刚者,夫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夫使不以义屈于人,而无邪欲以乱其中,则其行己施于事者为仁,孰禦哉?
此刚者必仁之说也。
苏公行己可谓刚矣,傲睨雄暴,轻视忧患,高视千古,气盖一世,当与孔北海并驱,而犹称孙君之刚,又言其救十二人之死,为刚者必仁之论,则孙君可知矣。
子思厉,操履文词,绝人远甚,则来者未可量也。
予言其信。
宣圣七十二贤赞(并序绍兴十四年五月六日丙辰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一
朕自睦邻息兵,首开学校,教育多士,以遂忠良。
继幸太学,延见诸生,济济在庭,意甚嘉之。
因作《文宣王赞》。
机政馀閒,历取颜回而下七十二人,亦为制赞,用广列圣崇儒右文之声,复知「师弟子閒缨弁森森、覃精绎思」之训,其于治道人心,亦庶几焉。
孔某,字仲尼,鲁人,开元廿七年追谥为文宣王
赞曰:
大哉宣圣,斯文在兹。
帝王之式,古今之师。
志在《春秋》,道由忠恕。
贤于尧舜,日月其誉。
惟时载雍,戢此武功。
肃昭盛仪,海宇聿崇。
颜回字子渊,鲁人,赠兖国公
赞曰:
德行首科,显冠学徒。
不迁不贰,乐道以居。
食埃甚忠,在陋自如。
宜称贤哉,岂止不愚。
闵损字子骞,鲁人,赠费侯
赞曰:
天经地义,孝哉闵骞
父母昆弟,莫閒其言。
污君不事,志气轩轩。
复我汶上,出处休然
冉耕字伯牛,鲁人,赠郓侯。
赞曰:
德以充性,行以澡身。
二事在躬,日跻而新。
并驰贤科,得颜为邻。
不幸斯疾,命也莫伸。
冉雍字仲弓,鲁人,赠薛侯。
赞曰:
懿德贤行,有一则尊。
子也履之,成性存存。
骍角有用,犛牛莫偷。
刑政之言,惠施元元。
宰予字子我,鲁人,赠齐侯。
赞曰:
辩以饰诈,言以致文。
苟弗执礼,宜莫释纷。
朽木粪墙,置不足云。
言语之科,烨然有闻。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赠黎侯
赞曰:
谦德知二,器实瑚琏。
动必几先,孰并其辩。
一使存鲁,五国有变。
终相其主,誉处悠远。
冉求字子有,鲁人,赠徐侯。
赞曰:
循良之要,在于有政。
可使为宰,千室百乘。
师门育才,治心扶性。
退则进之,琢磨之柄。
仲由字子路,卞人,赠卫侯。
赞曰:
升堂惟先,千乘为权。
陵暴知非,委质可贤。
折狱言简,结缨礼全。
恶言不耳,仲尼赖焉。
言偃,字子游吴人,赠吴侯
赞曰:
道义正己文学擅科。
为宰武城,聊以弦歌。
割鸡之试,牛刀谓何。
前言戏尔,博约则多。
卜商字子夏,卫人,赠魏侯。
赞曰:
文学之目,名重一时。
为君子儒,作魏侯师。
不可后礼,始可言诗。
假盖小嫌,圣亦不疵。
曾参字子舆武城人,赠郕伯。
赞曰:
夫孝要道,用训群生。
以纲百行,以通神明。
因子侍师,答问成经。
事亲之实,代为仪刑。
公西赤字子华,鲁人,赠郜伯。
赞曰:
学者行道,敝缊亦称。
使齐光华,偶为肥轻。
周急之言,君子所令。
答问允严,理皆先经。
公伯寮,字子周,鲁人,赠任伯
赞曰:
人有贤否,道有废兴。
子如命何,营营震惊。
季孙虽惑,景伯莫平。
师资一言,秩祀亦惩。
漆雕开字子开,鲁人,赠滕伯。
赞曰:
仕进之道,要在究习。
具臣而居,咎欲谁执。
斯未能信,谦谦有立。
阙里说之,多士莫及。
南宫适,字子容,鲁人,赠郯伯。
赞曰:
先觉既立,礼乐并驰。
尚德君子,尔乃兼之。
羿奡可惭,禹稷可师。
三复此道,载观白圭
申枨字子续,鲁人,赠阿伯。
赞曰:
刚毅近仁,志操莫渝。
性匪祝鮀,面岂子都。
有一于此,刚名可图。
云欲则柔,盖生之徒。
原宪字子思,鲁人,赠原伯
赞曰:
轼彼穷阎,达士所遵。
邦无道谷,进退孰伦。
敝衣非病,无财乃贫。
赐虽不怿,清节照人。
有若,字子有,鲁人,赠卞伯。
赞曰:
人禀秀德,气貌或同。
而子俨然,温温其容。
两端发问,未达机锋。
以礼节和,斯言可宗。
司马耕字子牛,宋人,赠向伯。
赞曰:
手足其亲,志异出处。
魋将为乱,子乃脱去。
在污能洁,危而有虑。
内省若斯,何忧何惧。
颛孙师字子张,陈人,赠陈伯。
赞曰:
念昔颛孙,商德与邻。
学以干禄,问必书绅。
参前倚衡,忠信是遵。
色取行违,作戒后人。
高柴字子羔,卫人,赠共伯
赞曰:
婉彼子羔,学业先圣。
宗庙之閒,一出乎正。
克笃于孝,非愚乃令。
师知其生,有辉贤行。
陈亢字子禽,陈人,赠颍伯。
赞曰:
惟禽之问,从容其鲤。
求以异闻,诗礼云尔。
请一得三,诚退而喜。
且知将圣,不私其子。
樊须字子迟,齐人,赠樊伯。
赞曰:
养才以道,圣人兼济。
始谓不仁,问学良喜。
寓志农圃,似睽仁义。
学稼之辞,岂姑舍是。
林放字子丘,鲁人,赠清河伯。
赞曰:
礼之有本,子能启问。
大哉斯言,光昭明训。
德辉泰山,诬祭莫奋。
崇兹祀典,盖令问。
公冶长字子长,齐人,赠伯。
赞曰:
子长宏度,高出伦辈。
虽在缧绁,知非其罪。
纯德备行,夫子所美。
以子妻之,尤知英槩。
蘧瑗字伯玉,卫人,赠卫伯。
赞曰:
卫伯玉,夫子与居。
寡过未能,荐赞使乎。
以尸谏君,友则史鱼
果能进贤,烂然简书。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赠江伯。
赞曰:
子有道,天与异容。
状虽云恶,德则甚丰。
南止江沱,学者云从。
取士在兹,貌或非公。
曾参字皙,鲁人,赠宿伯。
赞曰:
惟时义方,有子诚孝。
怡怡圣域,俱膺是道。
暮春舞雩,咏歌圣教。
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宓不齐字子贱,鲁人,赠单伯。
赞曰:
君子若人,单父之政。
引肘寤君,放鱼禀令。
傅郭勿穫,遂能制命。
百代理邑,用规观听。
颜无繇字路,鲁人,赠杞伯。
赞曰:
人谁无子,尔嗣标奇。
行为世范,学为人师。
请车诚非,顾匪其私。
干载之下,足以示慈。
巫马施字子旗,鲁人,赠鄫伯。
赞曰:
天清日明,密云曷有。
师命持盖,子亦善扣。
惟夫子博,三才充究。
学者之药,所得遂茂。
商瞿字子木,鲁人,赠蒙伯
赞曰:
易之为书,弥纶天地。
五十乃学,师则有是。
子能受授,洙泗传世。
知几其神,宜被厥祀。
公孙龙字子石,楚人,赠黄伯。
赞曰:
黄伯著祀,公孙是云。
弥缝中道,协辅斯文。
藏修方异,渐渍其勤。
史辞不忘,播为清芬。
廉絜字庸,卫人。
父伯。
赞曰:
兄弟之邦,士有廉庸
涵泳素教,表揭儒宗。
杏坛探赜,洙泗从容。
作兴一时,父其封。
叔仲会字子期,鲁人,赠瑕丘伯。
赞曰:
瑕丘祚邑,子期是为。
亲训有日,广业于时。
四教允隆,五常以持。
比肩俊杰,闻望斯垂。
燕伋字思,秦人,赠渔阳伯。
赞曰:
师席高振,大成是集。
至道克传,贤达斯执。
善教之柔,儒风可立。
渔阳之士,得跂而及。
申党字周,鲁人,赠邵陵伯。
赞曰:
侁侁申周,四科与俦。
逸驾文圃,鼓枻儒流。
冠佩既燕,言动允休。
邵陵得封,子想清修。
琴牢字子开,卫人,赠南陵伯。
赞曰:
多能鄙事,圣人曲意。
惟其知之,是以不试。
宗鲁虽友,吊必以义。
尚师嘉言,祀亦罔替。
秦商字子丕,楚人,赠上洛伯。
赞曰:
孔父秦父,相尚以力。
俱生贤嗣,相与以德。
是父是子,致法畴克。
会弁儒林,令名无极。
步叔乘字子车,齐人,赠淳于伯
赞曰:
勉勉子车,封邑淳于
亲炙避席,唯诺趋隅。
发问既博,雅道是扶。
抑可尚也,不亦美乎!
颜之仆字叔,鲁人,赠东武伯。
赞曰:
贤行颜叔,亲承尼父
志锐于斯,道尊是辅。
泥在陶钧,木就规矩。
终縻好爵,扬名东武
公西箴,字子上,鲁人,赠祝阿伯
赞曰:
猗尔子上,鲁邦之望。
以德则贵,惟道是倡。
师聪师明,友直友谅
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石作蜀字子明,秦人,赠石邑伯。
赞曰:
在昔石邑,能知所尊。
懋依有德,克述无言。
鼓箧槐市,扬名里门。
此道久亲,彼美长存。
颜高字子骄,鲁人,赠琅琊伯。
赞曰:
琅琊之伯,其为子骄
微言既彰,德音孔昭
已观雩舞,同听齐韶。
历千百祀,跂想高标。
邽巽,字子敛,鲁人,赠平陆伯。
赞曰:
彼美邽子,先圣是承。
墙仞已及,堂陛将升。
良玉斯琢,寒水必冰。
锡壤平陆,茂实斯腾。
任不齐字选,鲁人,赠任城伯。
赞曰:
任城建伯,其表曰选。
淑问雅驰,才华清远。
竞辰力行,爱日黾勉。
礼教崇崇,令望昄昄。
曹恤字子循,蔡人,赠曹伯。
赞曰:
肃肃曹伯,王室之裔。
积习乐道,切琢明义
惟善则优,素德是类。
史笔有焕,令名永纪。
冉孺字子鲁,鲁人,赠纪伯。
赞曰:
纪伯子鲁,圣学是务。
厉己斯约,好问乃裕。
周旋中规,容止可度。
允矣昔贤,后世所慕。
伯虔字子析,鲁人,赠聊伯。
赞曰:
虔子析,全鲁之彦。
儒行既明,聊伯乃建。
兢兢受道,奕奕峨弁。
懿选嘉访,世享馨荐。
县成字子祺,鲁人,赠钜野伯。
赞曰:
至圣立教,子祺安雅。
擅誉鲁邦,启祚钜野
伟矣风猷,时哉用舍。
出伦离类,后学是假。
颜哙字子声,鲁人,赠朱虚伯。
赞曰:
袖锡朱虚,在器轮舆。
儒室振领,圣门曳裾。
贤业素蕴,美材以摅。
万世不刊,载观成书。
孔忠字子蔑,鲁人,赠汶阳伯。
赞曰:
惟子挺生,道德之门。
佩听至论,鲤门弟昆。
三得三亡,所问深温。
君子归宓,义不掩恩。
后处,字子里,齐人,赠营丘伯。
赞曰:
温温子里,入闻至圣。
揽道之华,秉德之柄。
深造阃域,不乖言行。
全齐之封,竹素为盛。
左人郢字行,鲁人,赠临淄伯。
赞曰:
伯彼临淄左行独贤。
晞踪十哲,秀颖三千。
心悦诚服,家至户传。
乐只君子,文声益宣。
公晰哀,字季次,齐人,赠郳伯。
赞曰:
周衰伪隆,政出群公。
廉耻道微,家政聿崇。
不为屈节,撝默自容。
子于是时,凛然清风。
漆雕徒父字子期,鲁人,赠须句伯。
赞曰:
遐想子期,挟策圣帷。
涉道是嗜,惟仕可縻。
在德乃贤,在名乃垂。
洋洋之风,逮今四驰。
荣旂字子旗,鲁人,赠雩娄伯。
赞曰:
伯锡雩娄,务学实著。
三千之徒,七十是预。
历告莫行,惟德乃据。
视于前书,式彰厥誉。
秦祖字子南,秦人,赠少梁伯
赞曰:
秦有子南,赞赞述作。
守道之渊,成德之博。
范若铸金,契犹发药。
历世明祀,少梁宠爵。
秦非字子之,鲁人,赠汧阳伯。
赞曰:
乐善哲士,伯于汧阳
传道克正,垂名允臧。
执德以洪,用心必刚。
袤广业履,式彰素王。
商泽字子季,鲁人,赠睢阳伯。
赞曰:
邈矣子季睢阳是伯。
屏息受业,延教登席。
未践四科,固涉六籍。
祀典载之,好是正直。
郑国字子徒,鲁人,赠荥阳伯。
赞曰:
伯夫荥阳,实惟令德。
俊义贤行,过不留迹。
道以目传,妙则心识。
猗欤伟欤,后代之则。
颜幸字子柳,鲁人,赠萧伯。
赞曰:
祀封于萧,实惟子柳
夙敛格言,克尊善诱。
明德惟馨,贤业所就。
大侑于儒,传芳逾茂。
漆雕哆字子敛,鲁人,赠武城伯。
赞曰:
子敛受封,爰居武城
亹亹其闻,翩翩其英。
抠衣时习,厥学日明。
诞敷礼教,爵里增荣。
壤驷赤字子徒,秦人,赠北徵伯。
赞曰:
式是壤伯,昭乎圣徒
执经请益,载道若无。
诗书规矩,问学楷模。
得志则驾,领袖诸儒。
施之常字子恒,鲁人,赠乘氏伯。
赞曰:
国因乘氏,有德斯彰。
参稽百行,赞理三纲。
自拔行閒,荣名甚光。
在史霭霭,历久弥芳。
公祖句兹字子之,鲁人,赠期思伯。
赞曰: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一日王言,庙食不隳。
狄黑字晰,卫人,赠临济伯。
赞曰:
仰止狄晰,抱负渊通。
游泳德化,扬厉素风。
伟识既异,持教乃隆。
厥志茂焉,宓祀无穷。
奚容箴,字子晰,鲁人,赠下邽伯。
赞曰:
奚容子晰,已望堂室。
幼则有造,成则祖述。
文采日化,儒效力弼。
永观厥成,德音秩秩。
冉季字子产,鲁人,赠东平伯。
赞曰:
东平子产姓著盛时
奉师于塾,讲道之微。
答问其敏,渊妙以思。
升降陛廉,尚想英姿。
秦冉字开,蔡人,赠彭衙伯。
赞曰:
彭衙高士,经籍是亲。
赞成德艺,叶于彝伦。
厎绩圣道,期肖素臣
优哉优哉,学以致身。
梁鳣,字叔鱼,齐人,赠梁伯
赞曰:
室家壮年,无子则逐。
见于信史,全齐之俗。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
以学则知,揆之宜笃。
乐欬字子声,齐人,赠昌平伯
赞曰:
乐氏子声,锡爵昌平
信道之笃,见善乃明。
引领高节,载惟昌城
先贤聿集,出为时英(《咸淳临安志》卷一一。又见《中兴礼书》卷一四二,《中兴小纪》卷三一,《群书考索》后集卷三一,《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一一,《宋史》卷一一四,万历《杭州府志》卷四○,《金石萃编》卷一四九,嘉庆《汉州志》卷三三,《两浙金石志》卷八,同治《德阳县志》卷三八。)
人心:原无,据《宋史》补。
药:《两浙金石志》作「乐」。
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 北宋 · 李廌
 押词韵第十一部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
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
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
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
方今太平君,戒攲如持盈。
乞言用龟鉴,履德均权衡。
庶民虽惷愚,一或非所营。
视之如己内,涂污千仞坑。
是用选贤德,告戒敷至诚。
曰虽一人良,万邦咸以贞。
尚赖尔庶牧,裨朕来聪明。
分符授虎节,专政千里城。
朱车轮两轓,画戟门十旌。
礼文既光华,远煜如杕英。
良图沃朕心,蠲瘼求民情。
如意运手足,乃与朕力并。
朕所戒假乐,难慎惟守成。
愿昭先人功,奠枕临周京
群方政咸乂,惟海隅苍生。
鱼盐机巧利,凉德多矜争。
版图庶汇徵,雉垒侵荒荆。
矧乘荐饥后,鲂鲿尾多赪。
古既无罪岁,此独何所令。
明明普天下,孰非圣人氓。
当求善仁政,如解中山酲。
时公罢仙班,入觐中天闳。
帝优老成人,锡祉升名卿。
吏能素严翼,公望方峥嵘。
物赖山愈静,川纳海益竑。
齐安汉中治,政迹如韶茎。
刚明济清净,锦组辉琼莹。
果毅将慎智,佩玦锵璁珩。
英英众人师,落落天地晶。
是用简上心,佥议如预盟。
公辞臣老矣,已与世累轻。
东吴富山水,烟霞氛紫清。
乐郊适所愿,逍遥挂尘缨。
赏延及孙子,荣庆并弟兄。
智恬欲相养,为寿期老彭。
帝云东州民,思济令名。
窒如相忘鱼,喣沫涔辙泓。
瘁如旱麓木,枯槁需春萌。
朕意慎许可,当赖王国祯。
如翩皆飞鸟,遴集惟鹪鹏。
无辞逆朕意,钦哉卿惟行。
公承帝眷异,竭节期有亨。
郡民幸其来,争以先见荣。
实篚携浆壶,马首拜且迎。
谓言前掾曹执礼无私评。
远兹三纪历,位重德愈宏。
下车始授政,季秋末徂正。
囹圄屡空虚,盗止无黥刑。
康庄夜达旦,户敞民不惊。
柔远戒慢令,荒政先缓征。
榛楛已济济,莪蔚将菁菁。
熙熙春台乐,苾苾太室牲。
尝闻至仁化,政立可去兵。
又闻公明心,罚罪能驱鲸。
古云州县劳,此语非准程。
韩侯功固高,羞比于绛婴。
光初必凶终,进锐多反瞠。
如彻礼饮酌,彊酒奠兕觥。
虽云快壮心,泰至多酗醟。
孰知安行健,履坦非掀横。
圭璋贱珉玼,山川贵刚骍。
良弓岂苟饰,利用关以弸。
斯为古循吏,业广惟励精。
孤生何所罹,自幼忧患萦。
遭家屡不造,省始离呱喤。
迩复远所恃,羁迹如漂萍。
操心但书危,固户赖巧甍。
曲蒙惠私重,哀愚斯独茕。
字抚得不违,俾就三龙黉。
曰余欲玉汝,谁何吝金籯。
愚非苟恩者,锐志思迅铿。
为修不敢殆,希彼农夫耕。
勤勤虑寇至,豫蓄终岁盛。
战战与心竞,中林亦丁丁。
渊崖视鸟道,履冰越深瀛。
刚克素自许,窃亦轻申枨
永言念眷勤,愿以坚白鸣。
作诗谓云何,姑以纪颂声。
虎欲齧人不避豪贤篇 明 · 李梦阳
四言诗 出处:空同集卷六
吾之于人,谁毁谁誉?
貌失子羽,言失宰予
知我者天,君子洗心。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何树嶷嶷,于畛之特?
有挠俾鸣,僾风者惑。
申党人,宋严伪学。
冥鸿逝豫,辕驹局促。
非林何栖,非渊何潜?
驷马忧患,贫贱德音。
富而可求,其从如云。
徐子起钦,显者蔑闻。
论语序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二、《浮沚集》卷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二
圣人达则化人以德,穷则教人以言。
其穷也,其达也,皆天命之以成人而已。
尧、舜、汤、文,化人以其德者也,孔子教人以其言者也。
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其化寖失,而汤救之。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其化寖失,而孔子救之。
孔子至于唐,千有馀岁,其化寖失,而未尝无救之者。
盖圣人之德不可以传,而其言可以载也。
德不可以传,而其化行于五百馀载之间而已。
言可以载,故虽无圣人出,而中人行其言亦可以教化于天下矣。
由是观焉,则天之于圣人或穷之,或达之,岂虚言哉!
晚周之时,先王之教既以寖息,非特在上无其人,在下亦无其人矣。
孔子不得见圣人,又不得见君子与善人,则在上可谓无其人矣。
未见刚者,又未见自讼与好德者,则在下可谓无其人矣。
上下无其人,则孰能知之耶?
故其事君尽礼非谄也,而或谓之谄。
其称君知礼非党也,而或谓之党。
固不可不疾也,而或以疾之为佞。
名不可不正也,而或以正之为迂。
宋则桓魋之患,于鲁则不免叔孙之毁,或厄于陈,或屈于卫,可谓不见知于上下矣。
当是时,内之人能浅知之者,子贡而已;
能深知之者,颜子而已。
外之人或小知之者,达巷党人而已;
能大知之者,仪封人而已。
呜呼,可谓穷矣!
其穷如此,亦可以已矣。
然犹与物纷纷役役相应以言者,亦曰天命我以其言教人而已。
或见其处己,或见其处人。
或有以明其善恶之实,或有以辨其是非之似。
或有以救其失,或有以长其善。
或当其无事而言之,或因其有问而告之,或试其所为而称之。
其言虽周旋曲折,千变万化,无非为中人而发尔。
是故绝之者四,而众人未能,不可不知也。
道者三,以君子之德不可不循也。
文之未丧将丧,则任于天而已,以非人力之所能为也。
道之将行将废,则委之命而已,以非人力之所能致也。
景公不用也,则其行也速,去他国之道也。
桓子不朝也,则其行也迟,去父母国之道也。
阳货则不见,而于南子则见焉,以势之有可有不可也。
于孺悲而不见,于童子而见焉,以义之有可有不可也。
众之拜上则不从,众之纯冕则俯身而从之,以礼不可无,而俭亦不可舍也。
使之媚己则不诺,使之从仕则逊言以诺之,以正不可忘,而权亦不可废也。
凡此之类,皆可以见其处己也。
所罕言者利命,仁而已,以中人之所难言也。
所雅言者诗书,执礼而已,以中人之所可知也。
教之者四,所以成君子之善也。
恶之者三,所以黜小人之恶也。
性与天道则或不得而闻,以其未能尽性以至命也。
死与鬼神则或不得而问,以其未能保生而事人也。
言其乐之所损益以修诸内者,不可不慎也。
言其友之所损益以求诸人者,不可不择也。
凡此之类,皆所以见其处人也。
世之治在于得人而已,世之乱在于失人而已。
于舜则曰有五人焉,以其治在于得人也。
商则曰有三仁焉,以其亡在于失人也。
不累于高名也,笃于仁而已,此至德也。
不累于厚利也,笃于义而已,此亦至德也。
泰伯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谓之至德者,以其笃于仁而不累于名也。
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谓之至德者,以其笃于义而不累于利也。
不上人也,下之而已;
不抑人也,推之而已。
好学不耻下问而谓之文者,以其能下人也。
文子荐其家臣而谓之文者,以其能下人也。
其志于学,无志于仕,不隐己之所短,不掩人之所长,是人所难为也,而有以与曾晰与子贡者,以其能为此也。
交久而不狎,富有而不矜,是人所难行也,而有以善平仲与子荆者,以其能行此也。
臧文仲为窃位者,以其不仁而无下也。
臧武仲为要君者,以其不义而无上也。
若此之类,皆所以明其善恶之实也。
管仲则与之仁而不可相废也。
申枨为非刚,则刚之名不可盗而得之矣。
以微生为非直,则直之实不可以伪而为矣。
若此之类,皆所以辨其是非之似也。
子路能勇而不能怯,则告之以临事而惧,所以欲其怯也。
子贡能辩而不能讷,则告之以予欲无言,所以欲其讷也。
司马牛多言而躁,则告之以其言也讱,所以欲其寡言也。
冉求说中道而画,则告之以闻斯行之,所以欲其无画也。
若此之类,皆所以救其失也。
于其问也,或大之,或善之。
于其答也,或然之,或悦而进之不已,或乐其才之可育。
若此之类,皆所以长善也。
以士进而为君子,以君子进而为贤人,中人之所可致也。
以孝出而为仁,以仁出而为智,中人之所可能也。
其所欲言,非教而出于六者,或当其无事而言之,或因其所问而告之,或试其所为而称之者,以教之莫先乎此也。
盖言贤、言君子、言士、言孝、言仁,所以使人之知学也。
言政,所以使人之知仕也。
知学则不失己,知仕则不失人。
子游、仲弓之问孝问仁,至于为宰,然后问政,则见其急于知学,亦缓于知政也。
其言贤则告之以贤,皆所以使人之为士也。
然弟子未尝称其士者,盖以士兼君子与贤,则虽善为士者,固不足道也。
其言孝则告之以孝,皆所以使人之为孝也。
至于弟子称其孝者,闵子骞而已,孝可谓难得矣。
其言仁则告之以仁,皆所以使人之为仁也。
至于弟子称其仁者,仲弓而已,仁可谓难得矣。
其言政则告之以政,皆所以使人之为政也。
然于弟子称其政者,子游而已。
盖以政本于孝与仁,则虽为善政者,固不足道也。
其言贤则必继之以不贤,言君子则必继之以小人,言仁则必继之以不仁者,所以使人知仁之不可不为也,而恶之不可不去也。
至于称子贱之所行以为贵,而知樊迟之所志可以为贱也。
仲弓为仁,而又称宰我为不仁
盖欲人之知仲弓所行可以为荣,而知宰我之志可以为辱故也。
呜呼!
其所言所称以劝戒如此之详,则其成德者亦宜众矣。
然其卒也,贤无若颜子,君子无若子贱,仁则无若乎仲弓,岂其命有所成,形有所适,而不可损益耶,亦在乎人加勉而已。
扬子曰:「有学术业,无心颜渊」。
又曰:「希颜之人,亦颜之徒」。
颜子贤者,犹可希也,又况仲弓、子贱乎!
且颜子之所以贤者,不在乎他,亦在乎不改其乐也。
世之学者不以富贵动其心,而穷亦乐,达亦乐,是亦颜子之徒而已。
《诗》云:「今不乐,逝者其耋」。
学者之于学也,犹可以不勉乎!
沈宪敏公挽词 其三 南宋 · 楼钥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徐邈今非介,申枨焉得刚。
立朝无附丽,受谪更芬香。
戏䌽衣冠盛,围棋日月长
典刑今已矣,无复岿灵光。
史直前奏事第一劄子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蒙斋集》卷五、《宋史》卷四○五《袁甫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五、《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八
臣猥以庸虚,叠膺误渥,擢司记注,直前奏事职也。
今事之当言者,奚止一端,陛下乐受尽言,不以犯颜为罪,臣岂敢苟为缄默,以上负明天子知遇哉!
臣近者密侍经帷,因论圣人之刚德,尝启奏陛下,刚之一字,最切于陛下之身。
群臣言刚德者多矣,而实未识所谓真刚也。
孔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以申枨为对,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夫刚与欲,似非对也,而孔子必对言之者,盖有欲则我为物役,无欲则我能役物。
我能役物,非真刚乎?
有欲则私意横生,无欲则与天为徒,非真刚乎?
大《易》所谓刚健中正、纯粹精者此也,《中庸》所谓发强刚毅、足以有执者此也。
有毫发之私喜私怒,则鼠隙由此开;
有纤微之旁蹊曲径,则蚁穴由此启。
是故惩忿窒欲,谓之真刚;
克己复礼,谓之真刚。
汉高祖、唐太宗非无英明雄武之略,然君子不敢以真刚许之者,正以无帝王宅心密察之功,而害吾之刚德者多也。
元帝牵制文义,优游不断,而汉业以衰;
文宗虚怀听纳,不能坚决,而唐室不振。
呜呼!
惟辟作福作威,何所拘牵而无断!
人主者,天下利势,何事迟疑而不决!
诚以为不断耶,可恭、显之奏而杀望之,斥堪猛更生者,又何其断欤?
不断于去佞,而反断于去贤,此汉之所以衰也。
诚以为不决耶,摈李德裕,黜李石于远外者,又何其决欤?
不决于逐小人,而反决于逐君子,此唐之所以不振也。
夫元、文宗,天资仁厚之主也,亲近儒生之主也,刚德不足,卒至大弊,而当时之臣,又无以真刚之说启沃上心者。
二君自视吾之资禀,决不足以望高祖太宗,则宁守吾之仁厚喜儒,不至于失故步耳,特不知人主宰制四海,运动六合,岂区区仁厚喜儒所可办哉!
是必有真刚之德而后可也。
仰惟陛下聪明天锡,问学日新,真刚之德,固已得之圣心矣。
夫蕴于中,必发于外,陛下果有真刚之德,则政事设施之间,必有不可掩者,何为乎闇然而未彰也?
陛下岂以发号出令,率意轻变,以是为刚乎?
此似刚而非真刚也。
且今日至大至急之务有二:曰楮币也,边事也。
陛下虽敝敝焉日夜以为忧,而算计见效,迄无秋毫之功者,臣以为皆由陛下刚德之未充耳。
诚使刚德见于节浮费,则凡宫闱之用度,近臣之锡赉,冗官冗吏之蚕食,断自今以始,痛加裁抑。
推此以行于州县,则所省之费,皆可以助收楮之用矣。
今乃以节用为老生之常谈,悠悠岁月,苟且因循,终不忍大有所损,以示吾刻苦警励之意,真刚固如是乎?
刚德见于惩赃吏,则取二三十年以来蠹国害民之人、藏富于私者,尽归之于公。
毁家纾国,自古有之,明白洞达,务在必行,则皆可以佐收楮之用矣。
今乃仅因人言,略加发摘,罪大罚轻,舆论未快。
陛下方且回旋曲折,依违掩覆,已发之赃既如是,而未发者厚积深鐍,偃然安享,陛下悉置之不问。
是前日纵其为国之贼,而今日又教之不体国也,真刚固如是乎?
刚德见于覈军政,则边境之事,所合大加搜校。
某处圻疆失守,某处戍兵损折,某处招人填补,兵粮元计若干,减省若干,新招赡给若干,尽吐事实,毫发无隐,而不然者,显寘之罚。
今乃讳败遂非,不以实闻,坐收利赢,缺额不补。
陛下明知其欺罔,未尝一加黜责,真刚固如是乎?
刚德见于择帅权,则堂堂中国,岂无至公血诚、沈几多智之士,足以当阃外之寄?
今也淮襄制垣,不闻虚心无我,收罗俊彦,以资幕画;
又不闻深谋远计,保境安民,以图后效。
精神困于挫衄之馀,智勇竭于耗散之后。
至于分阃沿江者,两淮事势,不相统属,下多矛盾之见,上无调一之策。
平居尚有违异,缓急何以得力?
自古用人,必先储代。
今未用者,谓其局生,而非老手;
已试者虽云局熟,而又罔功。
边遽日闻,敌情叵测,卧薪尝胆,合智并力,犹惧不足,陛下乃晏安暇豫如平时,真刚固如是乎?
陛下自更大化,动以汉宣综核名实为比。
臣窃观陛下徒有慕汉宣励精图治之名,而乃堕于元帝、文宗柔弱不振之失。
是以择善固执,未有坚定之力;
听言纳谏,未有果决之操;
刚德不竞,意爱少偏;
潜窥于杳冥之中,旁睨于几微之际。
希求御札,寖开窃弄之门;
凭恃宠恩,将有履霜之渐。
陛下勿谓吾之聪明自足洞照,而不必过虑也。
罅隙一开,皆害刚之斧,损德之蠹也。
臣恐日积月累,浸淫不已。
劝陛下以所当为者,则蓄缩而有待;
赞陛下以非所当为者,则果断而必行。
何则?
主宰不定,意向易移,其弊必至此耳。
古语曰:「不见其形,愿察其影」。
今陛下刚德之未充,是必有阴受其病者,而陛下特未之觉耳。
因影知形,防微杜渐,勿使之彰著则善矣。
真刚在心不在力,养刚以渐不以暴。
抚剑疾视,匹夫之勇;
一鼓作气,再则易衰。
夫惟奋以大勇,而又有积习涵养之功,则刚德塞天地矣。
陛下有尧舜之资,而甘与汉元帝、唐文宗伍,此臣所以愤懑不快,而欲一吐其愚也。
狂僭妄言,罪当万死,惟陛下裁幸。
取进止。